【省统计局】陕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9月12日,省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之四。报告指出,陕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9月12日,省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之四。报告指出,陕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7.9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27亿元,是1949年的4.5倍。改革开放后,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1985年总产值达到79.58亿元。随后,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于2007年、2011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别突破千亿、两千亿、三千亿、四千亿元大关。2023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24.91亿元,增加值2796.51亿元,是1945年的591.4倍,年均增长8.9%。

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1949年,陕西粮食产量仅329万吨,1978年达到800万吨,1984年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023.50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2008年以来,粮食生产步入高产稳增期,产量基本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2023年,全省粮食产量1323.66万吨,比1949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1.9%。

75年来,陕西注重持续改善农业经济结构,逐步实现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占主导地位优化为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全面均衡发展,农业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86.5%降至2023年的73.4%,牧业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13.2%增至2023年的18.3%,农林牧渔服务业从无到有,2023年产值比重5.5%。

近年来,陕西重点优化调整8条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聚力打造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5个千亿级产业链,乳制品、食用菌2个500亿级产业链,猕猴桃300亿级产业链。2023年,全省园林水果产量2092.54万吨,位居全国第二,特别是苹果种植面积922.92万亩,产量1375.12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延安苹果第七次登上太空,洛川苹果品牌价值居全国同类品牌首位;全省蔬菜产量2151.2万吨,产量位居西北第一。

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23年的16421.94元,增长了122倍,年均增长11.3%。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489.73元,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记者:苏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陕西省政策

陕西省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杨凌】打造“5+N”农科特色产业链 到2030年将培育2个至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集群

3月21日,记者从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获悉:杨凌示范区日前印发《杨凌示范区高水平打造农科特色产业链实施方案》,从建立“六个1”培育发展机制、构建高水平创新支撑体系、优化高效率产业链协同体系、完善专业化园区承载体系、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体系、健全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构筑多层次服务保障体系7方面发力,高水平打造“5+N”农科特色产业链。

【宝鸡】492家企业获“工信贷”40.33亿元

3月24日,记者从宝鸡市工业发展促进中心获悉:2024年,宝鸡市积极落实我省“工信贷”政策,各级金融机构累计为全市492家白名单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40.33亿元,平均贷款利率降至3.29%,贷款企业数量、贷款总额、利率优惠幅度3项指标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陕西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力争今年底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万件

■ 到2025年底,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2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90万件

陕西企业经营成本持续降低

▶ 累计向31.6万户小微企业发放税银贷1974亿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