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全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5亿元,村均53.8万元,74个村年收益超50万元,占比34.58%,达到“强村”标准。
202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全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5亿元,村均53.8万元,74个村年收益超50万元,占比34.58%,达到“强村”标准。
海北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堡垒工程”,投入4441万元实施村(社区)“十有”工程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聚焦问题制定“一村一策”整改方案,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并通过现场观摩推进会、座谈会等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乡村干部能力。
产业转型是关键,立足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和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和旅游业“123”发展举措为带动,投入23656.81万元实施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62项。门源回族自治县构建“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思路,祁连县推行多种发展模式,刚察县打造乡村生态文旅产业,海晏县多样化发展特色种养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同时,以人才赋能为保障,选派263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大专及以上学历村党支部书记占比大幅提升至57.47%。同时,选派291名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村,引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党员带头发展产业项目,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质人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4月22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传来好消息,青海首笔高新技术企业小微客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由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成功发放,贷款金额600万元。该笔贷款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发放,有效降低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切实解决了科技型企业“缺抵押、融资难”等问题。
4月27日,青海省商务厅发布消息,面对国际投资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形势,省商务厅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目标任务,聚焦重点外资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跟踪服务,持续优化稳外资环境,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精神状态,顶压前行。一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348万美元,同比增长12.65%,实现首季“开门红”。
4月26日,第40届青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青海省科学技术馆举办。本届大赛以“创新、责任、诚信、合作”为主题,吸引了全省4万余人参与,其中178项优秀作品入围终评,内容涵盖多个科技领域,充分展现了我省青少年的创新活力。
2024年12月,省商务厅创新推出商务双周圆桌会议,开展问计于民、问计于企行动,进一步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发挥惠民助企作用,推动政策精准落地,推进问题闭环解决,以服务提标助力企业发展提档。截至目前,已举办圆桌会议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