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6月6日,以“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为主题的“开局起步看西宁”发布会第二场举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光明主持。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围绕主题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6月6日,以“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为主题的“开局起步看西宁”发布会第二场举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光明主持。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围绕主题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西宁市作为青海省会城市,始终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克服绿化方面“先天不足”,将曾经“风吹沙飞无鸟影”的荒山秃岭变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赢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城市等一张张亮丽名片,完成了从“缺林少绿”到“绿水青山”的完美逆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不断在西宁大地上践行着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的使命任务,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牢牢守住西宁的蓝天碧水净土

 

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插图

 

发布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超

“我们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全域监管体系,在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全市人民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绿色和生态已成为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发展底色和竞争优势。”赵超在发布会上介绍。

用严的制度牢牢守住

“我们坚持生态环境领域法治体系建设和督察执法工作同步推进,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督察执法监管力度,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全域监管体系……”赵超介绍,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作为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的具体行动,统筹谋划,制定全省首部生活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全面推行林(草)长制、河湖长制,形成了政府主导、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分口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坚持“当下治”和“长久立”组合发力,“点办理”与“批处理”有机统一,紧盯问题全面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在全省率先推行市级生态环境督查专员工作机制,对21家整改单位和地区进行现场核查,开展整治成效“回头看”,整改案例凝练形成的“西宁经验”在全国推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执法监管,从源头防范化解环境安全隐患。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每案双查”机制,防范在先,实现环境安全“零事故”。

用实际行动交出亮丽成绩单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用环境质量改善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坚持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管控,丰富“人防+技防”手段,实施“一市一策”精细化管控,围绕“抑尘、控车、治企、禁燃”等关键环节,探索工地抑尘“红黑榜”和信用联合惩戒机制,扎实开展臭氧污染管控、主城区燃煤散烧整治及加油站、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等专项检查,实现绿色公交全覆盖,率先在西北地区建立“环境卫生清洁指数”。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全力推动水污染防治。针对水环境治理短板弱项,积极申报国家再生水循环资源化利用试点,谋划实施申中河、北川河等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加强重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坚持以“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目标,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建设7个美丽城镇、86个高原美丽乡村,实施惠及36个村5.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污水治理村庄12个,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西宁被确定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

加速度多角度推动绿色转型

“我们致力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赵超说,随着我市实施“双碳”行动多点发力,产业升级凝聚绿色发展新共识。印发《西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围绕世界级盐湖产业精深加工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制造业高地建设,大力发展新材料、光伏制造、锂动力电池及其配套产业,深入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建设,以科技创新驱动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7.7%,创新区域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统筹推进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聚焦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推动覆盖湿地生态因子、鸟类、鱼类等资源的手机APP、无人机巡护等智能监测系统建设。

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效,实施南北山四期、绿水青山等重点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1.2%,实现生态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双增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强化监督助力生态服务价值再提升。着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成1处自然保护区和7处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工作,划定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0.45%。实施西宁湟水流域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工程、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增强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湟水国家湿地公园15项生态服务价值从2020年的6.18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6.45亿元,其“城市之肾”的重要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美好绿色发展图景正在生动展现

 

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插图1

 

发布人:市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仁义

今天的西宁,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植绿护绿爱绿行动蔚然成风。随着我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深入,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保持,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资源保护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绿色发展前景正在西宁生动展现。

在发布会上,市林草局局长周仁义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表示,一直以来,我市立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的渴望,持之以恒植绿播绿,不断拓展城市绿色生活空间、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们相信,西宁还将不断扩绿增彩,全面构建更加稳固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让绿色成为西宁高质量发展最亮丽的底色。”周仁义说。

实现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坚持以绿色涵养生态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湟水流域西宁段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南北山四期等重点生态项目,打牢了环绕西宁的南北山生态绿色安全屏障,打造了湟水国家级湿地公园、北山美丽园等一批精品园林绿地。实现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保持在40%和13平方米。

构建更加稳定的生态安全屏障

我市坚持以最严格制度加强资源保护管理,推深做实林(草)长制,全市1564名林(草)长、4903名林草管护员实现网格化管理,探索建立“林(草)长+”等联动协作机制,协同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林草湿资源等涉林案件,建成全市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平台,开展无人机有害生物防治,连续36年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事故发生,连续19年无重大林草有害生物灾害发生。

担起省会担当走在前作表率

对接下来的工作,周仁义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研西宁工作时的讲话精神,锚定目标,铆足干劲,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认真履行好生态建设辐射示范、服务全省的职责使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落实林(草)长制,持续做好南北山、湟水河沿岸等重点区域的大规模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加快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深化林草科研推广,扎实推进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湟水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工程等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工作和重大工程,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扛起省会担当,走在前作表率。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河湖安澜

 

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插图2

 

发布人: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鲁青和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水资源利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治理等工作,河湖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直线上升。5月27日,我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获得了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最高荣誉称号,闯出了一条青藏高原半干旱重度缺水地区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具有西宁特色的节水实践之路。

在发布会上,鲁青和表示,自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坚持“生态为要,清水为魂”,认真践行兴利、除害、保护、治理行业职责,严守水安全保障底线、水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为推动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贡献水务力量。

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落实国家节水和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完成18个万亩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和部分灌区节水改造工作,其中北川渠灌区被评为国家级节水型灌区,灌区总惠及面积57.43万亩。深化工业节水减排,引导工业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进企业内部用水梯级、循环利用,争创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工业园区。优化城镇节水减损措施,持续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截至目前,全市706家单位、268家小区和20家工业企业分别获得省级节水型单位、小区和企业称号。

水安全保障有效提升

全力配合省水利厅推进引大济湟工程建设,实施北干渠、西干渠工程田间配套项目。南川供水工程、大河滩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水安全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成功申报大通县水美乡村建设国家试点项目;湟中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完工,初步建成集防洪、景观、生态于一体的生态水系;实施中岭、胜利等4座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全市21座水库健康运行……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筑牢基础。

扛起知河巡河治河护河责任

随着市委书记、市总河湖长,市长、市副总河湖长先后下达《关于开展全域创建幸福河湖行动的命令》《关于打赢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的决定》,全市河湖长制工作从体制上、制度上、机制上得到了全面加强,各级河湖长月巡河次数超6000次,巡河里程超5000公里,切实扛起了知河、巡河、治河、护河重大责任。率先完成全市75条(段)河流划界工作,岸线总长达2873公里,搭建云谷川河流数字孪生模型,推动河湖管护实现数字化。

以水生态修复持续发力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河湖库水系连通、水生态治理、国土绿化提升等项目,治理水土流失10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同时,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清洁小流域创新模式,统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本改善项目区生态面貌、加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壮大乡村产业等目标任务,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

为建设大后方提供强有力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插图3

发布人: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喜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大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为“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推动建设高原“绿谷”城市

全面落实“一核两轴、两屏三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编制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逐级上报省政府、自然资源部审查。优化完善“一芯两屏三廊道”的生态保护格局,全面提升生态人居环境品质。积极谋划《西宁市高质量发展近期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构建与“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探索西宁高原“绿谷”生态共同体实践路径,高质量完成《西宁市高原“绿谷”城市规划研究》,推动建设“三生空间和谐共融、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高原“绿谷”城市。

严格耕地用途管制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压实各县、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稳步推进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田长制”试点,统筹实施年度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后备资源挖潜项目5项,预计可增加耕地2000亩。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纵深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完成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西宁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13处问题图斑整治和销号工作,积极开展整治成效“回头看”及“三补”工作,进一步加强后期管护和生态环境监测,持续巩固综合整治工作成效。切实扛起矿山生态修复责任,有序推进3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避让搬迁和综合治理,争取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8658.70万元,用于23项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力争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扎实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完成北川河、西山林场等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登记单元预划分及权属调查工作,为更好支撑自然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严格监管打下坚实基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编制完成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初步成果,积极配合完成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东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竞争性评审答辩工作,相关工程实施后,将进一步促进全市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

谋城市长远发展做精品民生项目

 

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插图4

 

发布人:市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毅

“我市人均道路面积从2015年底7.23平方米增加至目前的12.61平方米,市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62.4%。根据2022年住建部城市体检第三方评估显示,我市建成区高峰期平均机动车速位居全国59个样本城市第10位,城市道路网密度达到5.6公里/每平方公里,排第21位。”刘毅介绍说。

今年以来,市城乡建设局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围绕“打造宜居、韧性和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目标,谋城市长远发展,做精品民生项目,抓行业综合治理,城乡建设事业稳步发展。

构建路网联通、交通畅达城市新格局

近年来,市城乡建设局相继建成凤凰山快速路、园树立交等一体化快速路,新增了多处南北高速下线口,城区内海湖路跨线桥、群星路下穿、湟中路下穿通道等一大批重大民生工程落实落地。今年将持续推进通海大道、时代大道南延等城市主干道路网建设,围绕南北骨干路网及北部片区道路优化,开展宁大路拓宽改造、小桥大街地下通道、南山路立体化改造、教育园立交、团结桥等项目研究,全力推动城市扩容提档,构建路网联通、交通畅达城市新格局。

697个乡村13个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24010户(2016年以来至今),累计建成高原美丽乡村697个,美丽城镇13个(2014年以来至今),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31762户(2019年以来至今),乡村面貌大幅改善。今年,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86个美丽乡村、7200户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2个美丽城镇建设,真正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乡村建设中,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坚持人民至上促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注重城市建设“内外兼修”,将大生态、大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先后实施了建国大街、南北大街等地下老旧管网提升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城市韧性。今年,将按照陈刚书记“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久久为功做好城市建设工作”的批示要求,组织实施新宁路、黄河路等17条道路、12个燃气管网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和45公里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生产生活方式主打“绿色低碳”

2022年,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获得21亿元的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率先在一区两县开展“煤改电”试点示范项目。今年,北方清洁能源取暖项目由试点全面铺开,主城区大力发展集中供暖,县区城区稳步发展热电联产供暖、工业余热供暖等,农村地区重点推进“煤改电”“太阳能+供暖”等,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将全力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和大气扬尘治理等标准措施,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助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打造更高水平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插图5

 

发布人: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军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工作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始终致力于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占比不断上升,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在节能减排、环保出行和城市道路交通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加大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更新步伐

自2012年起,我市全面推广使用燃气公交车辆;2014年起购置纯电动公交车辆。截至目前,我市1381台公交车全部更新为纯电动和清洁能源车辆,绿色公交车比例达到100%。其中,纯电动车405台,占39.33%;插电混合212台,清洁能源车764台。从2020年起,逐步将经营到期的巡游出租车更新为纯电动车辆,目前我市纯电动出租车占比为25.8%,网约车纯电动占比为33.9%。新能源车辆的更新对改善和提升城市公交形象、推进节能减排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提升了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舒适、绿色的出行需求。

加强农村公路绿色化建设力度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即:农村公路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项目选址选线中主动避让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在项目设计中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项目工程可研和设计文件,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等费用纳入工程预算,要求参建单位按规范程序开展环境影响环评、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大力推广应用旧路面废旧材料冷再生等环保型新工艺新材料,坚决做到不符合环评的项目不评审、不许可、不开工;在项目实施中坚决杜绝乱挖、乱弃等违规行为,施工过程中坚持消除扬尘污染,对施工变道、项目驻地、取弃土场等临时用地进行生态恢复。在项目验收中做到不达标的不验收,并在宜林路段开展绿化植树,努力打造“绿色公路”“生态公路”“美丽公路”,牢牢守住生态屏障。

在不断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协调推进城市交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接续打造更高水平的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代众查策立场,代众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西宁市政策

西宁市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西宁市】外贸高速增长跑出“新速度”

全市进出口实现连续21个月的两位数增长,西宁市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跑出了“新速度”!

【省商务厅】青海省“中华老字号”再添一丁

 3月4日,记者从青海省商务厅获悉,今年初,商务部等5部门公布了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我省果洛雪山食品有限公司“雪山”品牌成功上榜。果洛雪山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59年,经过六十余年发展,如今已成为一家牦牛乳肉综合加工企业,旗下“雪山”牌牦牛肉干、奶粉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4月1日起青海省未备案APP、小程序将下架关停

 3月1日,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发布消息:4月1日起,青海省未备案APP、小程序将下架关停。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 青海省实际利用外资提前实现首季“开门红”

 2月28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2024年1月,青海省实际利用外资845万美元,同比增长7.6倍,提前实现首季“开门红”目标。

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召开

 2月26日,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 为企业实现“开门红”添足动力

   2月27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青海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抓生产、赶订单,掀起新一轮生产热潮,而在该公司配电室,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电靓夏都)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刘卫民和同事冶博衍正仔细地对计量柜、进线柜等设备进行巡视,确保企业安全、稳定、无忧用电。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一粒小薯种的澎湃生命力 ——解码“青薯9号”的“进阶之路”

  曾几何时,作为青海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马铃薯因品种退化,产量逐年下降,马铃薯种植无法为农民提供增收支持。种子,农之大事,国之大事!种子质量无法保证,粮食安全将无从谈起。

12条金融举措支持青海工业绿色发展

青海工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推进青海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撑。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金融支持青海工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对加强引导金融资源向全省工业绿色发展提供精准支撑发挥指导性作用。

助力企业破解难题,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西宁科技大市场,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自2019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西宁、服务全省、辐射全国”服务宗旨,通过不断优化创新服务,助力企业破解难题,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市科技局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安排部署科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

1月29日,西宁市科学技术局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近期有关安全生产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并按照省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局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科技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促进科技类社会团体发挥学术自律自净作用专项行动的通知

各科技类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民政厅(局)、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民政局、科协:

科技部办公厅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六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局):

【省财政厅】青海下达3.6亿元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屏障

 2月23日,来自省财政厅的消息,省财政厅下达2024年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3.6亿元,支持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东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湟水山水工程)建设。

【公信厅】青海省工信厅多措并举力促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2024年以来,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态度,大力实施力促复工复产、强化要素保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具体措施,全力确保工业运行开好局、起好步。

【省科技厅】青海通报2023年度科技特派员及工作站考核结果

  2月22日,青海省科技厅公示通报2023年度青海省科技特派员及工作站考核结果,对104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1000名科技特派员考核结果进行核实,评选出优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0个,优秀科技特派员162名。

【省市场监管局】青海:20条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印发《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切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今年青海省加快6个省际对外通道建设

  记者近日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获悉,2024年,我省将续建湟源至西海等20个公路项目,力争新开工建设热水至江仓等5个公路项目,建成瞿昙至化隆等4个公路项目,新增通甘肃方向2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实现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万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其中,高速(含一级)公路在规划目标基础上再提升200公里。

春天里 再启程 ——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侧记

  一场春雪,让高原古城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全省民营经济人士代表齐聚一堂,共享青海民营经济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青海省民营经济总数突破53万户

 2月21日,记者从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获悉,我省民营经济总数突破53万户。其中,西宁市民营企业数量达7.8万户,占全省的56.9%;民营经济占GDP超40%,带动就业3.5万人。

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论学习贯彻全省两会精神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省两会强调,聚焦融合联动共享,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