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探索基层公务出行“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 管理更规范 保障更有力

编者按:为便利县乡保障范围之外的、公共交通不便地区的公务出行,安徽省芜湖市依托省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探索实行“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既规范公务…

编者按:为便利县乡保障范围之外的、公共交通不便地区的公务出行,安徽省芜湖市依托省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探索实行“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既规范公务出行管理、减少浪费,又为干部下沉一线提供了保障。

临近中午,走访完最后一户村民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干部文雅平回到了自己的车上。拿出手机,在“公务用车易(安徽)”APP上,点击“到达目的地”,本次入村走访的行程订单便自动传到后台。

点开电子订单,申请人、出发地、出行事由等基本信息清晰在列。“这趟跑了多远的路、能拿多少出行补贴,APP上一目了然。”系好安全带,文雅平向下个目的地驶去。

公务出行管理更规范透明、方便快捷,得益于芜湖推行的“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

入户走访、服务群众……基层干部时常四处奔走,有时却面临“事多车少”的难题。2022年9月,在总结前期公务出行保障模式、经验的基础上,芜湖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安徽省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上,新增“距离出行”模块,借助北斗定位系统智能测量出行公里数,自动计算每人每次出行的补助费用,促进基层公务出行更顺畅。

旧模式新问题,干部报销不便,也存在虚报补助隐患

“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推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分类包干法”是芜湖市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什么是“分类包干法”?即乡镇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公务员在县乡保障范围外和事业单位未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工作人员,在未派遣车辆情况下,经申请自行选择交通工具,到所辖村、组开展公务活动,发放包干补贴。“补贴标准以乡镇政府办公大楼为起点,按照到所辖各村村委会的道路里程远近分类计算,距离越远,补贴越多。”南陵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章跃进说,但随着基层工作任务量增大、紧迫性提升,分类包干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最突出的缺点是补助标准不精细,有时候基层干部还要倒贴车费。”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赵贤好说,“长此以往,影响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与效率。”

一次文雅平入村核查3户申请防止返贫监测的村民。由于居住地分散,她要从镇政府开车先后前往东三村、华林村、李村村。“一趟往返,少说也有五六十公里。”文雅平说。按照“分类包干法”,东三村、华林村只算途经地,并不纳入路程计算范围,补贴只能按照镇政府到终点李村村的距离来算。本应80元左右的出行补贴,她拿到手只有60元。

“‘分类包干法’只计算到建制村村委会的距离,实际上入村工作,很少有只到村委会就能解决问题的。”许镇镇镇长朱兵解释,“以防汛工作为例,干部入村后,需要开车到各个河渠、水库、大堤上查看情况,虽然都在一个村里,但实际开车距离远超范围。”

补贴方式粗放,实际操作、报销也不够便捷。“每次出行前,都要填写纸质公务用车审批单,并由相关领导签字。”文雅平说,“等从村里回来,填写报销单时,相同的流程又要再走一遍,十分繁琐。”

补助发放前,乡镇党政办还要将所有审批单汇总,逐张核对出行信息、报销金额等,再按人建立报表,找镇长审核签字。“办公室人手本来就紧张,每月还要有一人专门负责此事,太费时费力。”南陵县许镇镇党政办主任郑贤胜介绍,此外,由于很难核实任务单的真实性,还存在一定的虚报补助隐患。

创新保障机制,智能测量出行公里数,自动计算补助费用

去年上半年,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始进行专题调研,多次征询相关部门和乡镇干部等多方意见,并在中科美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将“分类包干法”升级为“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保障基层公务出行。

“与此同时,我们的相关功能在‘公务用车易(安徽)’APP上同步更新。”中科美络副总经理李成好说。

2022年9月,“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在南陵县许镇镇、工山镇同步试行,同年11月,许镇镇正式启用。

早上8点多,文雅平开车带着两名同事去仙坊村、建福村走访。这一次,她没有填写公务用车审批单。打开“公务用车易(安徽)”APP,点击左下角的“距离保障”模块,用车时间:6月6日8点55分,出行事由:拟纳入监测户入户核实,用车类型:其他用车……根据实际情况,文雅平逐一填写电子申请单。选择起点和目的地后,手机自动转到电子地图页面,先后定位“许镇镇人民政府”和“建福村”。整套流程操作下来,只用几分钟。

“现在无须等待审批,提交后就可以立即出行。”李成好补充道,“分管领导会在手机上收到审批提示,空闲时操作就好。”

9点出头,文雅平一行开车到了仙坊村。“现在APP上有‘到达途经地’选项,每到一地,‘打卡’后系统会自动记录。行程结束后,系统会根据起点、途经点、终点智能匹配出行轨迹,显示出行距离,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行补贴。”文雅平说。

从仙坊村离开后,文雅平得知建福村村民王发住到了镇里,只得临时改道。实际终点与报备终点不一致,不会影响系统计算吗?“这恰恰体现出该模式的灵活性,公务出行到哪里,系统会根据实际自动判断。”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车辆管理科负责人汪怀生解释。

在实际运行中,技术团队也会根据使用反馈不断优化功能。“以审批时间为例,最开始平台设置订单提交后,要先等5分钟,5分钟后如果领导还没有审批,才可以直接走。但大家普遍反映5分钟太长,有些事情十万火急。”李成好说,“后来我们索性取消,先出行、后审批,最大程度满足乡镇工作实际需求。”

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平台技术团队,不定期到乡镇调研,听取使用反馈,持续优化用户体验。“过几天,会更新系统,解决局部地区定位偏差的问题。”李成好说。

操作流程便捷,出行费用得到压减

现在每月中旬,文雅平都会收到上个月的补贴。提交行程订单后,报销的事再也不用干部自己走流程了。

“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的无纸化线上操作,优化了报销手续,也减轻了审核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许镇镇政府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郑贤胜正坐在电脑前忙碌着,当月他要负责出行补贴审核。输入账号、密码,登录管理平台,点击“出行补贴”,记录着申请人、预计出行补贴、实际出行补贴等信息的出行订单便出现在屏幕上。“审核的第一步就是筛选异常订单。”郑贤胜一边操作一边解释。

只见他在“实际补贴与预估补贴差值”一栏中输入“20元”,点击“确认”,异常订单便显示出来。“在实际审核过程中,20元的差值能检测出绝大多数异常订单。我需要详细检查这类订单的出行轨迹,再结合出行事由作出判断。”郑贤胜说,如果情况合理,就发放补贴,极少数判断不了的再去找各方核实情况。

等所有补贴确认完毕后,通过“全选”“导出”“下载”,自动生成统计表格,并在食堂门口公示。“如果有人恶意刷单,很容易就会被看出来。”郑贤胜说。

便利之余,“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还让基层干部的补贴拿得更加合理。新模式下,目的地设置由建制村村委会细化到了自然村或农户家,平台能依据起点、途经点、终点自动计算公里数和补贴,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各种偏差。

“各个乡镇可以根据当地交通、地形情况自定义补贴系数,例如工山镇多山区,许镇镇多圩区,前者每公里补贴费用就比后者高,计算出来的费用可弥补绝大多数普通车型的油耗和车损成本。”南陵县副县长许方震说。截至今年7月底,许镇镇公务出行订单月均费用4.38万元,而这一数字在实行“分类包干法”时为5.5万元。

服务基层治理,防止“车轮上的腐败”

前段时间,文雅平接到东联村村干部电话,称村民刘丽云(化名)申报成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但因情况复杂,一直没有结果。

“按照相关规定,村民申报后,村里必须两天内完成信息核查等手续。”文雅平立马开车奔向村里。

原来,刘丽云多年前与丈夫郑德才(化名)离婚后,便回到老家东三村居住。后来双方关系缓和,刘丽云又重新搬回东联村,但没有办理复婚手续。这两年,刘丽云因病就医吃药花了不少钱,家里入不敷出,于是主动申报成为监测对象。但考虑其没有复婚手续,且个人户籍和低保都在东三村,东联村村干部一时拿不定主意。

了解情况原委后,文雅平建议东联村将郑德才家纳入监测对象。如今,郑德才一家享受了政府购买的“防贫保”,医疗费用支出明显减少,生活有了好转。

每每提及此事,文雅平总是感慨:“有的工作必须到了现场才能更好地开展,而‘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考虑到了我们乡镇干部出行需要。现场能够到得了、到得快、到得早,及时解决老百姓遇到的问题,也会收获更多信任与支持,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采访中,记者得到一组数据:许镇镇正式实行“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以来,月均公务出行1050.78单,人均32.73单。“这也反映出,大家往下跑的频率更高了。”郑贤胜说。

“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电子化、智能化的特点,也为基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止“车轮上的腐败”,提供了有效路径。

“过去,如果有人填了单子,但突然有事没走成,就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并没有到现场。但是最后报销时也交了单子,因为单子量较大,很难一一核实清楚。”郑贤胜说,现在可以实时掌握出行事由、里程、费用等关键数据,全程以工作轨迹作为依据,基层公务出行监督管理更透明。

截至今年7月底,“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已在芜湖市44个乡镇推广实行,4839名基层工作人员在使用,累计产生订单17580笔。“我们将不断完善相关功能和制度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切实让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工作成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赵贤好说。本报记者 田先进

安徽芜湖探索基层公务出行“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

管理更规范 保障更有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代众查策立场,代众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安徽省政策

安徽省「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57752489 转 818 邮箱:yiqieanhao@lr5.cn

为您推荐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度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公示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秘〔2021〕87号)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

关于开展2023年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市科技局,省直及中央驻皖有关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更好发挥省级科普基地在科技创新普...

关于下达2021年和2022年省科技创新督查激励措施兑现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

各有关市、县(区、县级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2021年和2022年督查激励通报要求,经...

关于安徽省2023年第8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的公示

各有关单位: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服务工作指引》(国科火...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市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税务局、发展改革委,有关单位: 为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安徽省2023年第7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公告

各有关单位: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服务工作指引》(国科火...

关于开展财政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应用情况评估调研的通知

有关高校: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加速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应用,省科技厅拟对省...

具备享受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资格的单位名单公示

根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21〕23号)、财政部 ...

安徽省科技厅积极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工作

9月15日下午,省科技厅召开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听取了合肥工业大学等8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单位工作...

2023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安徽站)活动成功举办

9月15日,2023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安徽站)活动在安徽创新馆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出席并...

省科技厅召开“大讨论”活动进展汇报会

9月18日下午,省科技厅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厅直属各基层党组织关于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情况汇报,部署推进下一步工作。厅...

吴劲松与宿州市长王启荣一行举行工作会谈

9月19日,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与到访的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启荣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国阳,宿州市政...

安徽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总量和强度双双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9月18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

点燃AI未来 共创智能时代——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9-21 08:23 来源:人工智能专班 宣传中心 阅读次数:76 次 字体:【 大 中 小 】 ...

关于2023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先进功能膜材料联合基金会议评审通知

各有关单位、项目申请人: 根据工作安排,决定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先进功能膜材料联合基金2023年度项目会议评审。现将有关事...

引摊入市”增添烟火气

每天傍晚,广德市滨河游乐园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集中安置的70个摊位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人行道两侧,特色美食、手工制品、夏日...

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将在滁州唱响

记者日前从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一个为8亿农民打造的国字号文化品牌,中国农民歌会将于今年9月20日在滁州市九度唱响。

市国资系统召开国企改革工作例会暨现场观摩交流会

8月16日上午,南昌市国资委在南昌产投集团召开国企改革工作例会暨现场观摩交流会,市国资委二级调研员傅荣志出席并讲话,六大...

虞爱华主持召开市规委会第13次主任办公会 规委会要从严把好关 不能单纯走程序

8月29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主持召开市规委会2023年第13次主任办公会,研究1个重要节点项目控规和4个房地...

杭州亚运餐饮保障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一场大型国际赛事,后勤保障非常重要。再过25天,杭州亚运会将开幕,共有亚奥理事会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