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府办〔2023〕29号
区各相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普陀区交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16日
普陀区交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上海方案》的决策部署,坚持交通先行,结合普陀区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的奋斗目标,秉持“人靠谱,事办妥”的普陀精神,坚持立足“四个放在”谋划普陀综合交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兼顾国防需求,完善城区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交通服务能级,优化交通出行环境,为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区形象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城区治理高效能、干部人才高素质的“五高”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
(一)第一阶段(2023-2025年)
到2025年,交通强区建设试点任务取得系统性成果,普陀区交通强区“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符合市级考核要求,初步形成“设施完善、服务高效、管理智慧”的综合交通体系,补足交通短板。
(二)第二阶段(2026-2035年)
到2035年,助力上海完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市”的建设目标,全面建成“融合、高效、智慧、韧性、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交通强区。
——建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交通设施体系
整合市、区两级道路网络,全面建成功能清晰、级配合理、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体系,支撑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建成高品质的交通出行服务体系
实现“10、30、60、80”交通出行时效目标,全面建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特色公交为补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5%,建成区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100%。
——建成高水平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
公交站点智能化率达100%。智慧停车场(库)和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真如等重点区域。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动态适应外部干扰的能力。
三、具体任务
(一)打造高效畅达、服务便捷的对外交通
1.预期成果
到2025年,依托区内现有轨道交通网络和高快速公路,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到2035年,主动嵌入全球城市综合交通网络。通过金迈路、银杏路等区区对接道路的建设,打通和相邻区县的阻隔,快速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全面实现普陀区10分钟到达高快速路出入口、30分钟可达虹桥国际枢纽、6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80分钟可达东方枢纽。
2.实施内容及路径
(1)共享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配合市级部门,完善区内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持续推进轨道交通20号线一期的建设。开展轨道交通20号线西延伸可行性研究,配合推进轨道交通26号线线路走向和具体站位设置研究,适时启动建设。
(2)完善高效便捷的高速公路。推进区内高速公路提升改造,强化对普陀区的交通服务。配合市级部门,积极推进沪嘉高速入城段和外环高速的主线抬升(含金昌路-S20外环线立交工程),并在区内增设进出匝道,落实区内交通配套及交通组织研究。
(3)建立更畅通的区区对接道路网。协调相邻各区,共同推进区区对接道路的建设。配合市级部门,加快推进普陀与嘉定、宝山等方向的区区对接道路。嘉定方向,强化桃浦镇向西南方向的对外联系,规划建设金迈路、银杏路等跨区通道;宝山方向,新建柳明路、绿芳路等跨区通道。
(二)打造网络完善、运行通畅的道路交通
1.预期成果
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外环内全路网密度。完善轨道交通20号线站点周边道路建设;新建3座跨苏州河桥梁;实施道路品质提升20公里。
到2035年,全面建成功能清晰、级配合理、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体系。全路网密度达到8.0公里/平方公里。新建1处跨铁路通道和1座跨苏州河桥梁。
2.实施内容及路径
(1)配合市级重大工程,优化区域整体格局。结合市属重大工程建设,同步完善周边配套市政路网系统,补齐整体路网短板,提高区域路网的完整度。结合沪嘉高速公路和外环高速公路抬升,完善地面辅道,对祁安路、祁顺路和真南路、武山路等横向道路进行新建和改建,均衡道路流量,同时视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结合轨道交通20号线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祁顺南路、金昌路等10条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2)聚焦重点地区,提升路网密度和通达性。重点地区结合市属重大工程,推动实施一批道路新改扩建项目(包含市属重大工程配套项目)。结合桃浦智创城、真如副中心等区域的开发,推进常和路、古浪路等道路(路段)的新、改建,挖掘设施潜力、完善地区路网,提升路网容量。
(3)缝合通道阻隔,提升南北向出行品质。围绕铁路、苏州河等屏障,推动一批区内跨通道设施的建设。配合市级部门,推进跨苏州河桥梁的建设,包括3座联系普陀-长宁的桥梁(泾阳路桥、云岭西路通道、白玉路桥),以及1座联系普陀-静安的桥梁(百合桥)。跨铁路通道建设方面,推动真南路-兰溪路1处共用通道建设。
(4)提标改造,提升道路形象品质。推进精品道路和示范区建设,全要素提升路域面貌。在现状24公里精品示范路(含曹杨精品示范区)创建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长寿、桃浦、万里、长风等精品示范区的打造。“十四五”期间,实施道路品质提升20公里。
(三)打造层次清晰、品质一流的公共交通
1.预期成果
到2025年,依托市属北横中运量工程建成,区内里程达到2.8公里。建成区范围内地面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
到2035年,依托市级部署,全面建成多模式、多方式有机协调的综合客运体系。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5%。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线路换乘便捷,开行社区巴士等辅助公交提升重点地区和公交薄弱片区出行体验,形成多层次的客运枢纽系统。
2.实施内容及路径
(1)打造高品质的公交骨干通道。结合市属中运量工程,打造区内骨干通道网。积极推进真北路中运量骨干通道的前期研究,并适时启动建设。配合推进北横中运量工程的实施。
(2)打造多网融合的公共交通系统。积极配合市级部门,优化区域地面公交站点,加强与轨道交通衔接,打造换乘便捷的微枢纽设施。结合道路条件,研究镇坪路、金沙江路等6座轨交车站50米范围内公交设施建设的可行性,加强公交对轨道交通的接驳服务。加快研究武威东路、江宁路等7座车站1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位置优化,进一步减少步行换乘距离。积极推进地面公交线网优化,打造一体化的地面公交网。结合新建道路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填补公交覆盖空白。结合重点地区进行公交线网优化,发展成熟地区以存量优化为主,现状公交服务空白地区以存量优化+增量补充为主。结合轨道站点、地块开发,配套公交枢纽。加强轨道交通地铁站的综合开发,打造“站城一体”的多业态枢纽综合体。完善轨交站点周边公交、出租汽车、非机动车等交通配套,推进研究构建微枢纽,打造多网融合的公共交通系统。配合推进真南路停保场二期、云岭东路停保场综合开发。
(3)完善特色化的辅助公交服务。发展社区巴士、旅游公交等多种模式的特色公交服务。结合苏州河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完善水上观光旅游巴士线路。围绕普陀重点地区和公交服务盲区,在支小道路上,开行社区巴士,与就近的轨道站点衔接,覆盖居民的出行需求。探索依托公交枢纽,推进研究沿苏州河滨河道路(光复西路、宜昌路等)开辟“深度慢游”旅游观光专线,串联沿线旅游景点和水运码头。
(四)打造全龄友好、舒适宜人的慢行交通
1.预期成果
到2025年,高品质具特色的慢行空间系统基本形成。建成真北路、桃浦河等11.2公里城镇圈级绿道。建成万里片区慢行交通示范区。完成17处苏河驿站的对外开放,沿河开放空间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到2035年,全面建成慢行友好的区域交通设施体系,形成健康多元、互通易达的绿道网络。继续推进苏州河、曹杨、桃浦等地区的慢行交通示范区研究和建设工作。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打造地上、地下步行连廊,形成立体、复合的慢行设施。
2.实施内容及路径
(1)打造完善的慢行系统。依托城市道路、街巷空间和公共通道,完善慢行网络,保证慢行路权。结合城市道路的新建或改造,打造安全、顺畅的慢行通道。开放长征镇、长风街道等区域内部分街区内部的公共通道、街坊道路,提高慢行网络密度。结合道路品质提升,优化慢行环境。持续推进万里片区慢行交通示范区的建设以及苏州河、曹杨、桃浦等地区慢行交通示范区的前期研究。以曹杨环浜、杨柳青路等为载体,开展滨水贯通、小微绿地等城市更新改造,优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带动慢行整体提升,推动慢行通道的品质化升级。
(2)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慢行独立系统。依托步行街、绿带、水系等优质资源和高架桥下空间,打造高品质的慢行设施。推进真北路、大场浦等城镇圈级绿道的建设。贯通桃浦河滨水慢行网络,通过开放地块内部通道、新增垂河道路等措施,加密苏州河垂直方向绿道。结合跨苏河桥下节点、内环重要节点(环球港)及轨道交通3、4号线桥下空间品质提升,打造慢行友好线路。对步行街区进行品质提升改造,形成宜憩宜购物的精品休闲道。
(3)构建优质的慢行基础设施。结合新建轨道交通站点的综合开发以及邻近大型商场,打造地上、地下步行连廊,串联轨道交通和周边物业,形成立体、复合的慢行设施。梳理既有轨道车站周边慢行联系矛盾,有条件的逐步实施优化改造。持续推进真如绿廊和苏河水岸驿站的建设,共享蓝绿生活秀带,提升绿道和沿河等开放空间的品质。依托苏河自然魅力,结合周边街区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具有艺术、生态等不同主题特色三级驿站体系。近期陆续开放已建成的17座苏河驿站。
(五)打造动态共享、供需平衡的静态交通
1.预期成果
到2025年,持续推进公共停车的规划建设。“十四五”期间,重点围绕老旧小区,结合绿地、公建等设施新建约2200个泊位,扩大设施供给。建成2个智慧公共停车场,智慧道路停车场G2级全覆盖。
到2035年,形成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为补充的供应系统,实现动静平衡。在现有公共停车泊位的基础上,规划新增公共停车泊位达到5500个。
2.实施内容及路径
(1)总量增加与存量优化并举。通过增加泊位供应总量和既有泊位的利用率,缓解停车矛盾。“十四五”期间结合公园绿地、大型广场、公共建筑等设施,推进2200个公共停车泊位的建设。聚焦停车矛盾突出区域,采取各种方式全方位挖潜增加泊位。鼓励住宅小区与医院、商场等周边公共服务机构实施停车共享、错峰停车等停车资源共享利用模式,缓解停车矛盾。
(2)推进智慧化的停车管理服务。依托市级平台,推进智慧高效的停车服务,推广电子支付手段在公共停车收费中的应用。结合公共停车场的规模、区位,推进不同等级智慧停车场(库)的建设。在收费道路上,根据场地条件建设智慧道路停车场。在真如副中心,推进停车诱导系统建设,降低寻泊时间。
(六)打造韧性可靠、以人为本的治理体系
1.预期成果
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系统,持续推进交通治理体系人性化建设,加强市、区两级沟通对接,出台2项交通强区支持政策。
到2035年,建成方式多样、发展均衡、以人为本的城市韧性交通系统;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2.实施内容及路径
(1)创建快速响应的交通安全体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投入,动态适应外部干扰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创新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增强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组织建设并进行实际应用演习。做好苏州河半马赛事等重大项目、重大活动期间的交通组织保障。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模块建设,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
(2)打造协同精细的交通共治模式。构建区域协同、市区联动、社会共治的交通管理体制。鼓励公民社会组织在规划、建设、管理等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推动交通品质的改善。积极拓展专家领衔、公众参与渠道,提升交通治理的社会参与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普陀区层面组建交通强区工作组,由区领导牵头,区建管委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统筹推进交通强区建设工作。区建管委承担日常工作,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公安分局、区重大办、区房管局、区绿化市容局、区文旅局、各街镇、苏河水岸办、桃浦智创城公司、真如副中心公司等多部门参与,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安排和方案实施。
(二)强化要素保障
市区两级财政加大对交通强区建设试点资金的保障力度,安排交通强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重大课题研究,重点项目推进。对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市、区两级重点基础设施的项目用地和前期协调工作。
(三)做好实施评估
建立项目年度实施清单,并细化具体任务和牵头部门,确保项目有序、有力推进。建立项目定时跟踪、监督机制,掌握项目推进的关键节点。根据年度评估情况和区域发展要求,动态优化任务清单。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及时报送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