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陕西正处在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的关键阶段,面对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必须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走好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之路。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陕西正处在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的关键阶段,面对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必须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走好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之路。

陕西如何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际,我们邀请省科技厅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访谈嘉宾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 姜建春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曹林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

问:秦创原可以说是陕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工程。秦创原给陕西创新驱动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

姜建春:秦创原作为支撑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总平台、总源头和总引擎,激活了陕西存量创新资源、吸引了外部增量资源,有效释放了创新势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更是发挥点火器作用,打通科教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融合的难点堵点。三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重塑了科创体系、优化了科创生态,实现了政策模式、研发模式、催化模式、服务模式、人才模式、示范模式的深刻升级变革,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由“势”向“能”加快迈进。

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6项量化指标和12项重点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增长到2020年的2.34倍、2.97倍、2.7倍和1.87倍。重大科创平台、科创项目、科创机构相继落地,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突破,产业发展能级持续跃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1万亿元。秦创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我省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阵地。

问: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那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具有陕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方面,秦创原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曹林:秦创原堪称陕西的“头号工程”。陕西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深化改革、发布政策文件等,在省市(区)县各级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社会民众中形成强烈战略共识与科技创新推进合力,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好比车之双轮,“双轮驱动”才能行稳致远。秦创原建设过程中,陕西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痼疾与科技经济结合不紧密之关键掣肘,搭建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市场”,完善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链条持续推动“三项改革”,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推动人才、金融、信息等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有力破解了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与制度藩篱。同时,秦创原建设始终以“两链”融合为主线,聚焦科技成果挖掘、转化、落地各环节,构建全流程成果转化体系,有力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

这些都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以秦创原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畅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路径,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真正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大增量”。

迭代升级科技创新“强引擎”

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陕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短板?

曹林:新质生产力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个要素良性循环为基础支撑,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陕西具有一定优势。陕西是全国科教高地,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以及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陕西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光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牢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潜力深厚。建设秦创原、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等举措,为陕西加速释放创新势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厚实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陕西也有短板。例如,科技资源分布不平衡,表现为中央强、地方弱,关中强、陕南陕北弱,高校院所强、企业弱等“三强三弱”。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科技与产业融合不紧密等情况依然存在。

陕西是典型的“资源大省”,尤其科技资源丰富,但又是“经济小省、收入穷省”,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和较大反差,被经济学界称之为“陕西现象”。

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鸿沟在哪里,突破机制是什么?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由科技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这些是陕西发展面临的长期困惑,也是当前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问:面对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和解决高质量发展阶段性难题的现实需求,我们该如何锻长板、补短板,推动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姜建春:陕西的优势在于科技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军工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资源禀赋还未全部转化为科技产业优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我们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发展新动能、要经济贡献力,具体来讲,就是紧盯建设科技强省战略目标,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我们发布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挥秦创原和“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深挖我省科教资源潜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我省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创新决策,牵头承担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牵头组建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创新平台,让科技创新离企业更近、离产业更近;深化“一总多区”协同创新,提升秦创原总窗口“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效能,拓展“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支持各市(区)因地制宜打造秦创原先行区、示范区,推动关中科技创新资源向陕南、陕北延伸。

与此同时,我们将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持续深化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科技创新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引擎”

问: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启动。我们还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姜建春:新目标、新起点、新任务。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深化“三个年”活动要求,《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和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安排,履行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和科技管理部门主责主业,重点通过五个“抓紧抓好”,努力把秦创原打造成新时期我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引擎。

一是抓紧抓好“三项改革”拓面扩量提质增效。我们将加强与国家部委汇报对接,推进改革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延伸;在落实10条措施的基础上,探索“反向赋权”“赋权+约定收益”等成果转化新机制;持续做好成果、产品、场景等内容线上线下路演。

二是抓紧抓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我们着手研究制定我省《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用好用足加计扣除、后补助等现有政策,出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新措施;凝练总结推广交大校企融合创新做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联合高校院所建设新型校企联合创新平台。

三是抓紧抓好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我们将在全省因地制宜培育打造20个左右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一区一策”倾斜布局平台、项目、人才、金融、服务等创新资源,打造一批以聚集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四是抓紧抓好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前沿引领技术推动型、现有优势技术焕新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型、“卡脖子”技术攻关型“四张需求清单”,我们每年靶向部署100项重点研发计划。同时,我们将探索设立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计划,用好国家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前瞻布局前沿技术和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研究。

五是抓紧抓好全省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我们将不断优化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效能,支持秦创原发展公司探索“产业+科创+资本+园区”运营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和科技招商,大力实施“三秦英才”计划,加强综合型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推广“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优化普惠金融科技领域产品创新,做好政府创投基金的整合和扩量,完善尽职免责规定,引导政府资本更多投早、投小、投科技。

为此,我们提出6个方面发展目标和21项量化指标,力争到2026年,新增成果转化企业3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0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2万家,攻克10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5条千亿级重点产业链。(记者:张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代众查策立场,代众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陕西省政策

陕西省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铜川】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功创建

近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铜川市依托陕西铜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其定名为印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印台农高区”)。这标志着印台农高区创建成功。

【西咸新区】组建装备制造、氢能、无人机、光伏“产业联盟”

4月16日,西咸新区举办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的2024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省科技厅】第八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4月18日上午,第八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暨秦创原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省政协副主席高岭出席并宣布开幕。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征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线索 可拨打电话029-86138538或12315

4月15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违规收费整治的部署,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在收费领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即日起至6月10日,该局面向全省征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线索。

陕西重点培育20个左右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

4月24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陕西重点培育20个左右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力争到2026年,聚集区内各类主体营业收入总规模突破“万亿级”大关。

中俄农产品经贸合作对接会在西安举办

4月22日至23日,中俄农产品经贸合作对接会在西安举办。本次对接会由俄罗斯联邦农业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陕西省贸促会共同组织,共开展对接洽谈活动400余次,现场达成合作意向15个,涉及意向金额7.21亿元。

陕西举行高质量项目“政银企”对接系列活动

4月25日,陕西省2024年高质量项目“政银企”对接系列活动暨产业创新集群主题专场活动在西安举行。西部超导、铂力特等12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项目签约。

一季度陕西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4月24日,省统计局发布一季度陕西经济运行“成绩单”: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8.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开局平稳、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态势。

陕西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明显提升

4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我省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去年以来,我省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明显提升。

陕西开展水果直播带货人才培训

为顺应网络电商快速发展形势,提升电商直播带货能力,充实陕西水果网红人才力量,4月17日,省果业中心组织的2024年全省千名水果直播带货人才培训班开班。

陕西财政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

4月20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陕西财政精心谋划出实招,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综保区外贸拉动作用显著 2023年进出口值占全省总值的52%

4月19日,记者从西安海关获悉:2023年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2101.9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2%。省内综保区以不到全省两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超五成的进出口值,小区域带动大发展的引擎作用明显。

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 (2024年3月26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已于2024年3月26日经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4月26日起施行。

陕西力争园林水果总产量达2115万吨

4月19日,记者从省果业中心获悉:该中心日前印发2024年全省果业工作要点,将瞄准“种好、管好、卖好”定位,统筹聚合资源要素,创新工作方法路径,推动前端生产提质增效、中端采后提升巩固、后端营销提力扩面,力争全年园林水果总产量达2115万吨,总产值持续稳步提升,全力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

一季度陕西人民币贷款增加2175亿元

4月19日,记者从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获悉:一季度陕西人民币贷款增加2175亿元。

陕汽:持续创新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月十日,陕汽新能源重卡基地汽车总装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在进行汽车轮胎自动化装配作业。 

【西安】“全球创新指数”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

4月17日,记者从西安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西安“全球创新指数”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57.52万户,同比增长31.33%,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

【西安】解锁营商环境“升级”密码

“前几天,‘西安政策通’平台给我们推送了年度办公用房扶持补贴申报信息和兑现指南。我们已经完成申请,估计一周左右补贴就能到账。”4月10日,西安新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熊国平打开“西安政策通”平台,查询申报进度。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银企”携手解难题

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省市场监管局】陕西推出市场监管领域30条措施激发市场活力

4月1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日前出台《2024年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聚焦深化准入准营改革行动、加强监管执法增效行动、开展企业服务提升行动、探索市场协同共治行动4个方面,出台30条具体措施,旨在发挥好自身职能,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监管效能、提振市场信心,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