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迭代升级科技创新“强引擎” 九项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前十

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光子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氢能储能产业初步形成制、储、运、用全链条……3月27日,记者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陕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迭代升级科技创新“强引擎”,秦创原已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高“原”。

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光子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氢能储能产业初步形成制、储、运、用全链条……3月27日,记者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陕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迭代升级科技创新“强引擎”,秦创原已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高“原”。

“在秦创原建设中,陕西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统筹全省各地、高新区、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创企业的创新资源,建设了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体系,构建了‘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科创服务网络,搭建了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协同创新载体,推动了产业创新聚集。”省科技厅厅长姜建春介绍,“全省各级部门拧成一股绳,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加速前进。”

开放协同、热带雨林般的创新生态有效释放了陕西创新势能。3年来,陕西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63项,突破“卡脖子”难题54项,填补国内空白22项。8.5万余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1.8万余项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科研人员创办领办企业12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43.6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9.3%。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2.81%。

依托秦创原科创总平台的统筹机制和协同优势,陕西强化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隆基绿能等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功能,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的活跃度显著提升。数据显示,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等九项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前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分别位列全国第七、第七、第二。陕西高质量发展总指数较上年提升1.3分,其中创新指数提升0.6分、增长贡献最大。“秦创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区域带动等方面开拓创新,为探索发展具有陕西特色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有益借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林评价。

据了解,陕西将继续建好用好秦创原,启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6年,全省新增成果转化企业3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0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2万家,攻克10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5条千亿级重点产业链。(记者:张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陕西省政策

陕西省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开放型经济塑造陕西发展新形象

用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包饺子,与亲朋好友品尝格鲁吉亚的红酒和斯里兰卡的红茶……春节将至,越来越多的“洋年货”被摆上餐桌。

稳定预期,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现今年全省发展预期目标,首要的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扩内需、强产业、抓创新、促改革,以工作稳、政策稳促进经济稳、市场稳。

坚持不懈深化“三个年”活动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陕西不断深化“三个年”活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革之勇解难题,以创新之举强动能,以攻坚之势求突破,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