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公共数据采集、使用、管理,保障公共数据安全,促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利用,释放公共数据价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具有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实施的公共数据采集、使用、管理行为,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共数据,是指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和提供电力、水务、燃气、通信、公共交通、教育、卫生健康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等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电子或者非电子形式对信息的记录。

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实施公共服务以外的数据采集、使用、管理行为,不适用本办法。

涉及国家秘密的公共数据管理,或者法律法规规章对公共数据管理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下列术语的含义:

(一)数源部门,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某一类公共数据的法定采集部门;

(二)市级大数据中心,是指以广东省一网共享平台东莞市分节点为门户,包括数据分析系统、数据目录系统、数据开放系统、数据治理系统、供需对接系统、数据共享系统六大核心系统,以基础库和主题库两类数据资源库为底座,结合通用算法模型和控件、算力设施、数据安全管理等应用组件的综合性平台,是承载全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镇街(园区)开展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编目、采集、治理、汇聚、共享、开放、利用等行为的载体;

(三)数据主体,是指相关数据所指向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第四条 公共数据管理应当遵循责权分明、集约建设、统一标准、分类分级、汇聚整合、需求导向、共享开放、安全可控的原则。

公共数据作为新型公共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其视为私有财产,或者擅自增设条件、阻碍,影响其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

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方合法权益。

第五条 本市公共数据按照国家、行业、省有关规定,由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探索跨城市、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应用,推动公共数据资源依法有序流动。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作为公共数据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工作:

(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数据资源发展规划;

(二)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工作;

(三)指导数源部门编制、维护市级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建立公共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

(四)会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市公共数据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

(五)会同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明确公共数据采集和提供的责任部门;

(六)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市级大数据中心;

(七)对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提出公共数据管理任务和要求,并对上述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提出相应的督查督办建议。

第七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作为本机构公共数据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下列工作:

(一)明确本机构公共数据管理的目标、责任、实施机构及人员;

(二)依托市级大数据中心开展本机构公共数据资源的分类分级、编目、采集、治理、汇聚等工作;

(三)本机构和本行业的公共数据资源按需共享、开放和利用;

(四)承担本机构公共数据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指导本行业公共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管理职责。

第八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统称镇街(园区))以行政区划或者工作区域作为一级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按照第七条履行职责,依托公共服务办、政务服务数据管理机构或者成立本级公共数据工作专班,统筹开展本行政区划或者本工作区域的数据采集、使用、管理工作。

第九条市级公共数据运营机构由市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市级大数据中心的日常运营,接受公共数据主管部门的管理。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镇街(园区)应当按照“管运分离”原则,在履行公共数据管理权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公共数据委托下属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团队进行运营,并向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备案。

公共数据运营机构负责协助其服务对象按照省、市相关规定开展数据资源的常态治理、受权业务的受理处置、资源库的建设维护、数据安全的监控处理等工作。

第三章 公共数据目录管理

第十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相关规定,增补本地公共数据的分类分级规则。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省、市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相关规定,加强对本部门、本行业公共数据的管理。

第十一条 公共数据资源实行统一目录管理,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根据省公共数据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目录编制指南编制本机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并报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审定。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审定和汇总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并编制市级公共数据资源目录,通过市级大数据中心发布。

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应当包括公共数据的数据形式、共享内容、共享类型、共享条件、共享范围、开放属性、更新频率和公共数据的采集、核准、提供部门等内容。

第十二条 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者法定职能发生变化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更新本机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并报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审定。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审定,并更新市级公共数据资源目录。

第十三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在本机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中逐一注明公共数据的共享类型。

公共数据按照共享类型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三种类型。

可以提供给所有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共享使用的公共数据,属于无条件共享类。

仅能够提供给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共享使用或者仅能够部分提供给相关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共享使用的公共数据,属于有条件共享类。

不宜提供给其他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共享使用的公共数据,属于不予共享类。

第十四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将公共数据列为有条件共享类型的,应当明确相关依据和共享条件。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将公共数据列为不予共享类型的,应当提供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者国家相关规定,并报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公共数据的采集、核准与提供

第十五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遵循合法、必要、适度的原则,根据本机构的职责分工编制公共数据采集清单,按照一项数据有且只有一个法定数源部门的要求,并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在法定职权范围内采集、核准与提供公共数据。

第十六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履行职责需要和公共数据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建立数据治理工作机制,以数据使用机构的用数需求为导向,对本机构公共数据开展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

第十七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完整、准确地将本机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中的公共数据向市级大数据中心汇聚,并按照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中的更新频率,对本机构共享的数据进行更新,保证公共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第十八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以法定身份证件记载的数据作为标识,根据法定职权采集、核准与提供下列自然人基础数据:

(一)户籍登记数据,由公安机关负责;

(二)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居住证办理数据,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受公安机关委托的镇街(园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负责;

(三)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数据,由民政部门、镇街(园区)负责;

(四)出生和死亡登记数据,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公安机关负责;

(五)卫生健康数据,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镇街(园区)负责;

(六)社会保障数据和最低生活保障数据,由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负责;

(七)教育数据,由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负责;

(八)残疾人登记数据,由残疾人工作主管部门负责;

(九)住房公积金登记数据,由住房公积金主管部门负责;

(十)指定监护数据,由民政部门、镇街(园区)负责;

(十一)有关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数据,由颁发该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的单位负责。

第十九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根据法定职权采集、核准与提供下列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基础数据:

(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数据,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登记数据,由社会组织管理部门负责;

(三)事业单位登记数据,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负责;

(四)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社会组织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等登记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十条 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林业、气象等主管部门和从事相关研究的事业单位,根据法定职权采集、核准与提供国土空间用途、土地、矿产、森林、草地、湿地、水、海洋、渔业、野生动物、气候、气象等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

第二十一条 数源部门依法承担公共数据采集、核准和提供过程的数据管理责任。

数据使用机构依法承担公共数据使用过程的数据安全管理责任。数据安全责任事故与数源部门、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存在明确关联或者责任的除外。

第五章 公共数据的共享和使用

第二十二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共享申请机制、审批机制和反馈机制,负责统筹协调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提出的公共数据需求申请,并组织完成相关公共数据的依法共享。

第二十三条 已在市级大数据中心编目的公共数据,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之间原则上须依托市级大数据中心开展共享,有特殊情况未通过市级大数据中心共享的,须向公共数据主管部门说明情况。

无条件共享的公共数据,由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通过市级大数据中心申请并获取。

有条件共享的公共数据,由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直接通过市级大数据中心向数源部门提出共享请求,数源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同意共享的,数源部门应当在答复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共享;拒绝共享的,应当提供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对于不予共享的公共数据,以及未符合共享条件的有条件共享的公共数据,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可以向数源部门提出核实、比对需求,数源部门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及时予以配合。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数源部门依据规定的共享条件以及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履行职责的需要进行审核,核定应用业务场景、用数单位、所需数据、共享模式、截止时间等要素,按照最小授权原则,确保公共数据按需、安全共享。

第二十五条 为了落实惠民政策、应对突发事件等目的,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和数源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按照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企业事业单位共享相关公共数据。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合法合规使用公共数据,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通过共享获得的公共数据只能用于科研教育等公益性活动。

第六章 重点领域数据应用

第二十六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事项应当优先使用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和电子档案,并做好保障服务。

第二十七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使用国家和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系统。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法定办事依据和归档材料。

第二十八条 符合法律规定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采纳和认可。

第二十九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可以使用合法的电子印章进行签署、验证等活动。

加盖电子印章的公文、证照、协议、凭据、凭证、流转单等电子文档合法有效,与加盖实物印章的纸质书面材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及时以电子化形式归档并依法向档案部门移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真实、完整、安全、可用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七章 公共数据开放

第三十一条 公共数据应当依法有序开放。

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规定要求开放或者可以开放的公共数据,应当开放;未明确能否开放的,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放。

可以部分提供或者需要按照特定条件提供给社会的公共数据,应当在符合相关要求或者条件时开放。

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开放的公共数据,不予开放。但是,经过依法脱密、脱敏处理或者相关权利人同意开放的,应当开放。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工作,建立公共数据开放范围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公共数据开放范围。

第三十二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公共数据主管部门要求,将审核后开放的公共数据通过市级大数据中心推送到数据开放平台。

公共数据开放应当依托省数据开放平台进行,市有关部门、镇街(园区)不得再新建数据开放平台,已建成运行的开放平台应当与省数据开放平台进行对接。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有关公共数据分类分级要求和公共数据开放目录,组织编制本市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并实行年度动态调整。

第八章 公共数据开发利用

第三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公共数据所获得的财产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四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指导,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和运营机制,建立公共数据服务规则和流程,提升数据汇聚、加工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或者市场主体的合理需求提供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按照统一标准对外输出数据产品或者提供数据服务,满足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第三十五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镇街(园区)积极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鼓励科研院所、市场主体对依法开放的公共数据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咨询服务、数据加工、数据分析等创新创业活动。相关活动产生的数据产品或者数据服务可以依法进行交易,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十六条 各方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安全保障为前提,依托利用国家、省认可的数据交易平台,依法依规开展数据服务和数据交易。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数据服务有关项目,应当纳入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范围统筹考虑。

第九章 数据主体权益保障

第三十七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依法向数据主体采集、告知、出具的数据或者相应证照,数据主体享有与其相关的数据或者相应证照的使用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十八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要求相关单位提供或者向数据主体紧急采集与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的数据。

突发事件应对结束后,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对相关公共数据进行分类评估,采取封存、销毁等方式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公共数据进行安全处理,并关停相关数据应用。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建立数据主体授权第三方使用数据的机制。涉及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敏感数据或者相应证照经数据主体授权同意后,可以提供给被授权的第三方使用。

第四十条 数据主体有权依法向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申请查阅、复制本单位或者本人的数据;发现相关数据有错误或者认为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和隐私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依法提出异议并请求及时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

第四十一条 数据主体认为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损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公共数据主管部门投诉。

第十章 安全保障

第四十二条 网信、公安、国家安全、公共数据、保密、通信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共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十三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公共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制定公共数据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定期对公共数据共享数据库采用符合国家商用密码要求的加密方式进行本地及异地备份,指导、督促公共数据采集、使用、管理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定期开展公共数据共享风险评估和安全审查。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对外输出数据产品或者提供数据服务时,应当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安全保障、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明确数据要素流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标准规范要求。

第四十四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公共数据安全管理,制定本机构公共数据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风险评估、日常监控等管理制度,健全公共数据共享和开放的保密审查等安全保障机制,并定期开展本机构、本行业的公共数据安全检查,定期备份本机构采集、管理和使用的公共数据,做好公共数据安全防范工作。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设置或者明确公共数据安全管理机构,确定安全管理责任人,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强化系统安全防护,定期组织开展系统的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通过共享获得的公共数据用于政府信息公开或者提供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和隐私。

数据使用机构应当定期向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反馈公共数据的使用情况。

第四十五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网信、公安、国家安全、保密、通信管理等主管部门制定公共数据安全工作规范,建立应急预警、响应、支援处理和灾难恢复机制。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间的日常联合调试工作,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公共数据相关活动有效进行。

第十一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公共数据采集、编目、汇聚、共享、开放工作的评估机制,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数据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公共数据采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评估,并通报评估结果。

第四十七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年度公共数据管理评估方案,对行政机关公共数据管理工作开展年度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电子政务项目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四十八条 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单位应当编制项目所涉及的公共数据清单,纳入项目立项报批流程;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编目、汇聚、共享系统相关公共数据,并作为符合性审查条件。

对未按照要求编制目录、实施公共数据汇聚的新建系统或者运维项目,电子政务项目审批主管部门不得批准立项或者开展验收活动,不得使用财政资金。

第四十九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镇街(园区)在公共数据采集、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发现公共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或者不同部门提供的数据不一致的,应当及时通过市级大数据中心或者直接反馈至数源部门,并与数源部门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公共数据主管部门予以协调解决;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协调不成的,会同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等单位联合会商;联合会商仍不能解决的,由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倾向性意见,按照权限及时报请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镇街(园区)在依法行使公共管理职权和提供公共服务时,以及公共数据运营机构在处理公共数据活动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共数据主管部门通知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人民政府纳入督查督办事项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损害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要求采集、核准与提供本机构负责范围的业务数据;

(二)未按照要求编制或者更新公共数据资源目录;

(三)未按要求将本机构管理的公共数据接入市级大数据中心;

(四)未按照规定使用共享数据;

(五)违规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涉及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公共数据;

(六)擅自更改或者删除公共数据;

(七)未按照要求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

(八)可以通过市级大数据中心共享获得的公共数据,要求单位或者个人重复提供证明材料;

(九)未按照规定对应当归档或者销毁的公共数据进行处理;

(十)其他未按照公共数据主管部门要求做好本机构公共数据管理工作的行为;

(十一)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 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主体在利用公共数据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未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二)侵犯他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三)利用公共数据获取非法利益;

(四)未按照规定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发生危害公共数据安全的事件;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第五十二条 公共数据主管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本办法规定职责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损害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网信、公安、国家安全、公共数据、保密、通信管理等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履行公共数据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损害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中央、省派驻本市单位以及运行经费由市镇两级财政保障的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单位参与本市公共数据采集、使用、管理的行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由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解释。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代众查策立场,代众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东莞市政策

东莞市政策频道,专属于东莞市的政策发布与转载

为您推荐

《佛山市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政策解读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佛山市委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实施意见》(佛发〔2017〕11号)、《佛山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意见》(佛府办函〔2018〕770号)等文件精神,为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全面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打造大湾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佛山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特制定《佛山市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佛山教育〔2023〕20号)(以下简称“办法”),现将相关情况解读如下:

佛山市金融工作局关于印发2023年佛山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贴息申报指南的通知

现将《2023年佛山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贴息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金融工作局反映。

《2023年佛山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贴息申报指南》政策解读

为奋力实现2023年一季度开门红,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稳进提质的力度,根据《佛山市关于促进稳增长实现开门红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对2023年一季度在市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次获得贷款的我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补助。为规范明晰相关申报条件、申报范围、贴息标准、申报流程等事项,特制定《2023年佛山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贴息申报指南》(以下简称《申报指南》)。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政策解读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2023年2月21日十六届佛山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3年6月10日起施行开始实施。现就《办法》立法背景、立法依据、立法目标、立法任务以及主要内容亮点这五个方面对《办法》进行政策解读。

佛山市商务局关于印发《佛山市2023年促进汽车、家电、家具商贸行业发展措施》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根据《广东省激发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规范管理、严格审批、权责明确、绩效优先等原则,支持我市汽车(含一手车和二手车,下同)、家电、家具商贸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扩大市场,推进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专项活动,促进我市汽车、家电、家具行业商贸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发展措施。

《佛山市2023年促进汽车、家电、家具商贸行业发展措施》政策解读

汽车、家电、家具行业是我市商贸流通领域的支柱行业。2022年我市限上汽车、家电、家具零售额达770.56亿元,占我市限上商品零售额的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5%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商消费发〔2022〕92 号)中“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商流通发〔2022〕107号)中“拓展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办〔2022〕6号)、《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佛府〔2022〕5 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佛山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的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佛山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版)》政策解读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续贷时往往面临资金周转紧张、转贷成本高等问题。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有效防止和化解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帮助中小微企业及时获得金融机构续贷支持,2014年12月我市研究设立了佛山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2015年2月《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佛府办〔2015〕3号)正式下发,各区随后陆续制订具体的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引,并逐步落实财政资金,组建资金管理机构。2015年5月初,各区开始办理具体资金转贷业务。市人民政府于2017年5月、2020年1月先后两次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

佛山市商务局关于印发《“佛山优品”管理办法》 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推动“有家就有佛山造——佛山优品馆”工作开展,做好佛山名企优品推广,促进“佛山优品”产业联盟建设,规范本地企业使用“佛山优品”品牌,支持企业积极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鼓励和引导实施先进标准、技术功能创新、市场前景好、社会效益好的佛山本土优秀产品入驻“佛山优品馆”,推广优秀佛山产品,着力打造城市卓越品牌。按照市委深改委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佛山市商务局关于《“佛山优品”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为了进一步推动“有家就有佛山造——佛山优品馆”工作开展,做好佛山名企优品推广,促进“佛山优品”产业联盟建设,规范本地企业使用“佛山优品”品牌,按照市委深改委下发的《关于佛山企业及产品、佛山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工作方案》(佛改委发〔2021〕15号)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佛山市金融工作局关于印发《支持佛山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产业并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支持佛山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产业并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金融工作局反映。

《支持佛山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产业并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领域进行并购,加快稳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做强做大,并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佛山市金融工作局起草了《关于支持佛山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产业并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佛山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现将《佛山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关于《佛山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

通过修订《佛山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与《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粤农农函〔2021〕1051 号)进行充分衔接。进一步明确资金使用范围、资金拨付与使用、资金监管等规定,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管。

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根据《佛山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佛府办函〔2020〕16号)、《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佛府〔2021〕12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操作细则》1(佛工信〔2022〕6号)(以下简称《操作细则》)等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扶持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办法。

《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关于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印发了《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佛府〔2021〕12号)(下称《若干措施》),以25条具体举措加快我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金融工作局关于印发佛山市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子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相关精神,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金监〔2019〕58号)、《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佛府〔202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 创新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业务模式,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明确佛山市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子项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加强资金管理,制定本实施细则。

《佛山市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子项目实施细则》政策解读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相关精神,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金监〔2019〕58号)、《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佛府〔202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 通过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创新业务模式,引导金融资源投向中小微企业,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原有的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政策基础上,将原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进行合并,修订形成了《佛山市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子项目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

《促进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顺德区人民政府反映。

返回顶部